【胜利日特刊】山河为证 | 一站:联通东西的“地下血脉”
烽火映初心,精神励后人。这里,曾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贵阳的重要联络点;如今,它已成为了一处珍贵的历史遗址,让后人铭记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感受革命者的坚定信念与无私奉献。
烽火映初心,精神励后人。这里,曾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贵阳的重要联络点;如今,它已成为了一处珍贵的历史遗址,让后人铭记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感受革命者的坚定信念与无私奉献。
这里既非寻常村落,亦非传统意义上的和平之地,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国民政府军政部第二日军俘虏收容所的所在地。这里不仅是战俘收容与改造的场所,更是人性光辉与人道主义精神的见证地。
85年前,浙江大学与湄潭人民在战火中结下的深情厚谊,今天依然在这个黔北小城的各个角落续写着。抗日的烽火,让当时的浙江大学被迫踏上了漫漫的西迁之路,在枪炮声中,是湄潭这座小城欣然接受了西迁途中的浙江大学,为其提供了一个远离战场纷扰的办学环境,不仅留下了一段“文军
在黔南州独山县的群峰环抱中,深河如一条碧绿的绸带蜿蜒流淌,河上那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深河桥,早已超越了建筑的意义。它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终点见证者”,是用热血与信仰铸就的精神地标,如今更成为守护一方百姓、孕育特色产业的幸福之源,在岁月流转中,续写着从烽火岁月到